五都提名底定,兩黨精銳盡出,雙方總統接班人幾乎都投入選戰,弔詭的是,五都選戰作為總統前哨戰,雙方都心知肚明,但在公開場合卻又異口同聲否認。
國民黨不想讓五都選舉被馬英九低迷民調拖累,改以「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新地方治理為主軸,民進黨也不想陷入意識型態藍綠對決,改以「地方包圍中央」的新五都制衡為主軸。結果是國民黨淡化挺馬,民進黨淡化台獨。
儘管國民黨在五都選舉不敢挺馬,卻處處保馬連任。為了防堵民進黨趁勝追擊,當選市長後進一步參選總統,藍營不斷要求市長當選人保證做滿任期,甚至還質疑「蘇蔡都有『求敗』理由」,亦即兩人可能故意選敗,以便得到參選總統機會。
這些奇特觀點,不管是要求對手保證做滿,或是質疑對手故意求敗,都是台灣民主獨有。畢竟在歐美民主國家,總統候選人往往都是現任首長或民代,人民並不會質疑中途換軌參選。例如歐巴馬參選總統時是參議員,布希和克林頓參選總統時是州長,席哈克參選總統時是巴黎市長,不管是美國人民或法國人民,從來沒人要求首長參選人承諾做滿任期,不可中途參選更高公職。
藍營所以不斷鎖定蘇蔡要求保證做滿任期,與其說是為了保障市民權益,不如說是為了保馬連任,必須及早鎖死綠營勁敵,讓潛在對手難堪。但這種要求對手保證做滿的言論,在歐美民主國家並不足取,反而會被看成向對手示弱,被懷疑執政心虛,被懷疑轉移焦點。
要求保證做滿任期,主因是擔心人亡政息,但市長如能選上總統,指定接班人往往也能續任市長,並不會導致市政斷層。例如政績卓越的首爾市長李明博當選韓國總統,也連帶導致接班人當選首爾市長,首爾市政並未因此產生斷層,反而更加相得益彰。
換言之,與其擔心人亡政息,要求市長當選人保證做滿任期,不如關心政見承諾,要求市長當選人提出履行計畫,對事不對人,才能提升民主水平。相較於歐美和韓國更重視政見承諾,台灣政壇動輒陷入為了保馬連任的「要求保證做滿」、乃至「質疑故意敗選」的陰謀論口水戰,不但凸顯出執政黨的不務正業,也凸顯出台灣政論的低落水平。
不管是國民黨的提升競爭力,或是民進黨的新五都制衡,五都選舉固然著眼於個別城市定位發展,但中央執政牽動全局,馬政府執政良否,並不可能逃過選民檢驗。尤其是馬政府執意六月簽署的ECFA,以及積重難返的重北輕南佈局,都對五都發展影響深遠,很難不成為選戰焦點。就此而言,國民黨「只求保馬、淡化挺馬」的選戰策略,恐怕很容易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