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9

兩岸國慶凸顯台灣失落

很難不把今年的冷清雙十,和對岸空前壯盛的六十周年國慶對比,尤其是台灣三家電視台剛破天荒全程實況轉播對岸國慶,讚賞之聲不絕於耳。

馬英九以「紀念八八風災」為由,取消所有國慶活動,並以「台灣精神」作為國慶演說主調,凸顯中華民國在台六十年,已與台灣的歷史文化結合為一,並以追求改革的仁人志士、挺身救人的民間英雄、創新傳統的文化達人為例,強調曾為這塊土地打拚奮鬥的價值風範。

兩岸國慶互相對照,一方凸顯國家主義,一方壓抑國家認同;一方凸顯中國人民崛起世界,一方凸顯台灣人民在地奮鬥;一方軒昂高亢,一方沉默低調;一方充滿自信,一方充滿自制;一方睥睨全球,一方顧影自憐。

弔詭的是,馬以「捍衛中華民國」當選總統,上任以來卻很少提到中華民國。去年十一月陳雲林來台,馬政府更主動掩藏中華民國國旗國號乃至總統職稱,唯恐引發對岸不悅;反觀今年四月江陳會在南京召開,恰逢中共解放南京六十年,南京卻到處標舉紀念解放標語,完全不在乎國民黨感受。十一國慶更不例外,中央台搶拍「解放」和「建國大業」歷史劇,把國民黨貶到一無是處。

久而久之,馬政府的善意取悅,演變成習慣性的自我壓抑,期待兩岸禮尚往來,演變成有求於人的屈意承歡。號稱兩岸要「一中各表」,實際上是對岸「一中我表」;號稱要兩岸「互不否認」,實際上是對岸「我不承認」。即使兩岸不對稱到此地步,馬政府仍要強裝兩岸對等、侈言空前突破。

這種只報喜不報憂、只要經濟不要政治的自我感覺良好,也逐漸上行下效,最後竟連國策顧問也認為參與對岸國慶無所謂。調查局長面對立院質詢,竟表示「兩岸往來如此熱絡,參與對岸國慶沒什麼」,連情治首長也無視於對岸完全否認中華民國、處處打壓中華民國的敵意。

中華民國在台六十年,始終飽受對岸威脅,從來沒少過存在危機,但也從來沒像馬政府如此卑躬屈膝、如此價值混淆。一九五O年蔣介石退守台灣,風雨飄搖中仍呼籲渡台孤臣孽子「如不自覺,豈不可痛」,隨即發動黨改造,使國民黨脫胎換骨。一九七二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蔣仍標舉「莊敬自強」,隨後由蔣經國發動本土化和十大建設,仍然堅持走自己的路,啟動台灣自我提升。

馬政府過度壓抑國家認同,不願面對兩岸真相,已使中華民國陷入空前的存在危機。不管是中華民國為何而戰,或是中華民國何去何從,都讓人茫然難答。最近紐約時報作家包雲(Philip Bowring)即憂心指出,馬政府缺乏戰略眼光,既不知道如何平衡中美關係,也不知道如何運用台灣和全球民主陣營的關係,一面倒向中國,不但使台灣原有的美日支持開始腐蝕,也使台灣原本的實質獨立國家地位,慢慢滑向香港的一國兩制地位。

兩岸國慶相距不到十天,但兩種國慶,一方如旭日東昇,雄心勃勃,一方卻如夕陽殘照,方寸紛亂。面對這種空前反差,只能引發痛心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