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6

政府束手開放才是最大危機

六月初,全球最大的鐵礦投資案宣告破局,中國鋁業原本敲定將入資澳洲力拓(Rio Tinto)一百九十億美元(一成四股權),力拓卻在最後關頭突然拒絕。

這並不是澳洲第一次拒絕中國入資。三月下旬,澳洲也曾駁回中國五礦集團收購Oz Minerals案,儘管澳洲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是舉世聞名的親中派,他所領導的澳洲政府並未對中國鬆手。

美國也曾在二OO五年八月駁回中國海洋石油對優尼科(Unocal)一百八十五億美元的收購案,儘管中海油比競爭對手雪佛龍的報價多出十億。後來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克奇也都相繼表示,反對中國主權基金在該國投資。

美、澳、德、法都是信奉自由市場的老牌民主國家,但在面對中國投資時,政府並未袖手旁觀,不但採取嚴格審查標準,還常以非經濟理由駁回投資。主因是來者不善,中國有能力對外投資的企業或基金,幾乎都由政府掌控。面對這種政經不分的外來挑戰者,放任自由市場競爭,無異自取滅亡。

中國對西方並無立即而明顯的威脅,西方對中國投資的防範尚且如此。反觀台灣,中國不但是最大假想敵,也從未放棄武力犯台,但馬政府對於兩岸經貿的放任,對於兩岸交往的樂觀,卻遠非西方所能想像。

以中資來台為例,馬政府原本將「國務院部委機構和軍方直屬企業」都排除在外,後來卻慮及國務院管轄的基金高達一百三十八檔,只把排除對象限於軍方。此外,原本禁止中資參與影響國安和壟斷項目,卻又為了促成兩岸共同參與「愛台十二建設」,特准中資可以投資航空城和港阜建設。據了解,中國最大的主權基金中投(股本兩千億美元)有意投資航空城,一旦如願,形同取得台灣空運情資,豈可說與國安無關?

馬政府對中資投入海空建設的放任,可以對比二OO六年三月美國對阿拉伯外商的態度。當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商杜拜港口世界 (DP World)有意從英國公司買下二十二個美國港口經營權,美國國會擔心該公司的背景,斷然立法阻止該項交易。兩相對比:杜拜港口世界與賓拉登毫無關連,美國尚且如此緊張,反觀中投,徹首徹尾是國務院直屬機構,馬政府卻毫不在乎。美國有馬政府這種盟友,豈能無條件信任台灣?

事實上,美國早已對台灣敵我不分的兩岸交往感到憂心,特別是針對台灣高科技不斷流向中國有所防範,開始管制部份尖端設備(尤其是半導體)輸入台灣。儘管如此,馬政府卻變本加厲,突然在上周五宣布將放寬十二吋晶圓廠西進中國。

馬還引述錯誤的資料說「連英特爾都去了」,其實英特爾只在大連製造晶片組,和台灣可以生產各種IC、技術門檻更高的晶圓代工完全不同。台灣的晶圓代工獨霸全球,相關產值高達一兆五千億元,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高科技產業。二OO二年台灣曾為是否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展開辯論,當時的民進黨政府決定廠商必須在台灣完成十二吋製程量產後,才能輸出舊八吋晶圓廠,結果促成了晶圓廠向上升級的動力,成功開拓出全球最大的十二吋晶圓廠聚落。

反觀馬政府,既未展開辯論,又未看到配套,就由馬總統輕率表示將要放寬限制。這種「只要開放就是好」的教條思維,不但將威脅台灣的經濟前景,也將重挫台灣的安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