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30

三通政策:民進黨的戰略錯誤

 再過兩周,兩岸三通即將啟程。面對這個空前的兩岸變局,原本支持三通的民進黨卻昨是今非,否定了自己原本的開放立場,同時也把自己推向保護主義,對隨之而來的兩岸經貿鬆綁改採反對態度。  

歷史將會證明,這是民進黨建黨以來最大的戰略錯誤。原本民進黨可以不把兩岸開放當作對立議題,可以另闢戰場和國民黨競爭,如今卻把對自己最不利的兩岸經貿議題當作主要戰場,等於是選擇了慢性自殺的道路。

 以美國民主黨為例,也曾激烈反對共和黨主導的美墨自由貿易協定,理由是會淘空美國經濟,造成就業機會流向墨西哥。但結果恰恰相反,不但鄰近墨西哥的美國各州並未增加失業,還因為美墨市場配置合理化而增加所得。民主黨錯誤的經貿判斷,導致德州和佛羅里達州從此更加淪為共和黨的鐵票區。

 就相對比例來說,墨西哥對美國市場的影響很小,尚且對鄰近各州產生選票衝擊,中國大陸對台灣市場的影響如此巨大,民進黨卻政治上綱站到兩岸開放的對立面,豈能抵擋將如海嘯而來的兩岸經貿衝擊?

 以海運直航為例,從高雄港到嘉義布袋、到雲林麥寮、到台中港和台北港,都是兩岸直航的經貿重鎮,民進黨既然反對直航,縣市長候選人豈不被迫和黨中央唱反調?由此衍生的政治尷尬和政策矛盾,必將成為國民黨的攻擊焦點。

 另如空運直航,目前來往兩岸民眾加上延伸家庭人數,已經超過台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直航後的兩岸一日生活圈,更將遠及北京重慶,兩岸民眾的互動廣度深度,勢將邁向新一階段。試想:當大家習慣一日往返兩岸時,民進黨減少乃至停止直飛的主張,如何可能不引起反彈?  

更直接的衝擊,是陸客來台和農產品輸中。台南市長許添財為了呼籲陸客到台南,不得不公開為張銘清事件道歉;雲林縣長蘇治芬為了推銷雲林農產赴中宣傳;高雄市長陳菊為了招攬陸客赴中參加旅遊展,都突顯出民進黨縣市長在政治和經濟之間的尷尬折衝。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擴大,面對黨中央的保護主義和獨派選民的激烈抗爭,民進黨縣市長的尷尬只會有增無減。

 更廣泛的影響,是台灣民眾逐漸習慣把中國大陸納入事業發展布局的版圖後,所導致的生活思維的改變。從台北到上海北京,從高雄台中到廈門廣東,將有如台北到高雄般的自然,由此所衍生發展出來的兩岸生活圈,將逐漸從經濟貫穿到文化和私人領域,最終將塑造出混合台灣和大陸思想的新台灣人。

 可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始終堅持與中國保持距離,這些迅速繁衍壯大的新台灣人,就會和大陸配偶的無從選擇一樣,多數將成為國民黨的支持者。民進黨戰略錯誤的負面效應,將從這個分界點上進入新一階段。

 新階段困境的發展背景,是含有大陸成分的台灣經濟,已經成為台灣主流;融合大陸思想的新台灣人,在兩岸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也愈來愈成為台灣主流。經濟和文化上的雙重霸權,加上國民黨執政,將使民進黨對台灣下一代的影響力愈來愈邊緣化。

 這種結局並非必然,民進黨的現狀台獨主張,未必要和反對兩岸開放或台灣保護主義結合,導致民進黨和台灣經濟主流或新台灣人為敵。事實上,即便是中國台商,也未必主張兩岸統一,畢竟在兩岸經貿交流和思想磨合過程中,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始終是所有台灣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最大籌碼。關鍵在如何運用主權籌碼,如何提出明智的兩岸策略,才能確保台灣的最大利益。
 民進黨為凸顯有別於國民黨,竟昨是今非反對三通,不但低估兩岸經貿整合力量,也把自己逼上死胡同,使台獨更加政治化,使民進黨疏離於即將崛起的經濟主流之外。這種戰略錯誤,歷史必將回報可怕的代價。

2008-11-03

民進黨需要成熟的兩岸策略

江陳會將從三日起展開, 儘管只談經濟議題, 民進黨仍上綱到政治抗爭, 將連續三天發動群眾靜坐守夜抗議。

民進黨反對陳雲林來台, 認為兩會會談是「以經濟利益交換主權」,要求所有兩岸協議須經立院同意,兩會協商必須依循國際協商慣例,陳雲林在台期間不得從事政治行為,並要求馬英九總統向陳雲林表示中國政府應就對台武力威脅、外交打壓、經濟封鎖、毒奶粉事件等向台灣人民道歉,承諾廢除對台飛彈部署。

不管是訴求或行動,都未經深思熟慮。首先是兩岸協議的落實執行,原本就要經過國內法的制定才能規範細節,立法院本來就未被排除在外。其次是要求兩岸協商都要比照國際慣例,這是否意味著民進黨反對九三年辜汪會談的協商形式?或者根本否定兩會存在的特殊必要性?果真如此,何以民進黨執政八年,卻始終不曾廢除海基會和陸委會,直接改由外交部統籌兩岸事務?

再次,陳雲林來台至少有上千媒體人員公開隨行監督,如何可能有秘密行程?而且此次兩岸會談的四大主題(空海運直航、直接通郵、食品衛生),都和政治無關,很多甚至是民進黨執政期間的兩岸訴求,何以在執政前後就立場相反?其中直航部分,甚至是蔡主席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的規劃延續,何以蔡主委時代可以,蔡主席時代就不可以?

九三年四月的辜汪會談,民進黨主席曾率領十多名公職赴新加坡抗議,表達反對國共片面和談的立場。當時是鄧小平南巡後一年,中國剛從八九年民運鎮壓的國際反制中復甦,國民黨本土化也剛啟動,民進黨不管是代表台灣向國際社會發聲,或是代表台灣人民向民主逆流嗆聲,都有高度正當性。十五年後的今天,國內外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不但中國已經躍為全球經濟新強權,國民黨也早已本土化,兩岸經貿正常化已經成為台灣無法迴避的課題。遺憾的是,民進黨的訴求卻還停留在十五年前。

面對中國打壓,民進黨確有理由繼續向中國嗆聲,但這些抗議充其量只能凸顯統獨立場,並無助於解決台灣經濟或兩岸困境。面對崛起的經濟中國,台灣不可能只有政治抗議,卻對兩岸各種不正常的困局提不出解決方案。如果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始終只能政治抗議,卻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不但將坐實了國民黨執政才能開展兩岸會談的刻板印象,也將使民進黨淪落到只能扮演兩岸黑臉的次要政黨地位。

民進黨面對兩岸關係的尷尬處境,類似日本社會黨面對美日關係的尷尬處境。日本社會黨堅持廢除美日安保,主張日本中立化,理想確實令人動容,但由於脫離國際現實太遠,根本難有實踐空間,加上美日關係愈來愈成為日本生存發展的主軸,久而久之,日本社會黨自然每況愈下,終於淪為永遠的反對黨。

同樣,隨著經濟議題愈來愈成為國際主流,兩岸關係也愈來愈成為台灣生存發展的主軸,但民進黨儘管已經執政八年,至今仍然停留在十五年前的反對黨論述,久而久之,只會讓人民愈來愈認定國民兩黨扮演兩岸黑白臉是恰得其份,導致民進黨淪為永遠的反對黨。

要力挽狂瀾,民進黨需要智慧和魄力。重點是不能只有政治抗議,也要提出相對的兩岸經濟主張,並對具體的兩岸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才能讓人民信服民進黨取而代之的執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