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0

直航先苦後甜 考驗兩岸

兩岸直航讓人又愛又怕,一方面開啟了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新時代,另一方面卻也帶來了充滿不確定的生活衝擊。新舊交替之間,夢想交織著夢魘,期望參雜著恐慌,讓人既興奮又焦慮。

由於兩岸大小懸殊,直航所帶來的正反想像,常是兩種極端。樂觀者以為台灣從此如魚得水,直航等於打通氣脈,將使台灣進一步崛起,躍升為華人社會的新重鎮。悲觀者以為台灣從此自投羅網,直航等於開門揖盜,將使台灣進一步掏空,消解在中國的人海戰術中。

直航之後,兩岸將形成一日生活圈,從台北桃園到上海北京,從高雄台中到廈門廣東,將有如台北到高雄般的自然。地利之便,加上語言文化相通,一旦完全正常來往,兩岸交流必將空前密集。

但對台灣經濟來說,直航是一個先苦後甜的過程。在第一階段,由於台灣相對自由,市場反應也快,將導致去多來少。台灣到大陸的各種訪問團、觀光團、血拚團、貴婦團、打球團、乃至周末尋歡團,必將遍地而起,造成台灣消費資源的流失,首當其衝是百貨業、餐飲業、流通業、美容業、乃至特種行業,對台灣經濟是雪上加霜。

直到第二階段,隨著直航帶來兩岸經貿的雙向互動,台灣才能從「去多來少」發展到「來去平衡」。直航所啟動的中國效益,包括陸客來台增加,中資投資台灣股市、公共工程、商業不動產,中資參股和成立台灣公司,都有助於啟動新一波的消費熱、投資潮和就業潮,對台灣經濟是超級利多。

顯然,直航是否受人歡迎,將取決於兩岸經貿多快進入第二階段。如果雙向交流不能迅速落實,直航所造成的單向流出,恐將比以往更加嚴重。台灣人民不但享受不到先苦後甜,還將把直航視為進一步掏空台灣的根源,政府不可不慎!

直航先苦後甜,意味著直航並非立竿見影的簡單政策,需要多方配套才能產生綜效。直航一旦啟動,就會不斷考驗台灣政府的決策效率,以及北京當局能否配合演出。遺憾的是,兩岸政府至今為止的表現,都頗令人失望:台灣是光說不練,行動不如口號;北京是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

以台灣新政府為例,上台已經超過半年,但除了三通之外,其他兩岸鬆綁進度有如牛步,對於中資來台的配套,更如紙上談兵。至於北京的言行落差,首推陸客來台人數遠不如預期,中資來台也都只聞樓梯響,不見錢到位。

如果兩岸政府始終力不從心,直航不如不做。畢竟與其因為政府不力,造成人民誤解直航有害,不如等到準備就緒,讓人民衷心認同直航利多。直航並非單一政策即可成功,需要環環相扣的兩岸鬆綁和中資到位,才能開花結果。

直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畢竟直航是兩岸能否正常發展的第一步。在所有兩岸關係中,直航最為關鍵,因為直航是兩岸一日生活圈的基礎,唯有直航,才能演化出無數兩岸聯誼、兩岸事業、兩岸社群。透過這些新聯繫,台灣人民才能把中國大陸納入個人的發展布局,如同歐盟成員很自然就形成跨成員國的思維和行動。這種超越本土的跨界思維,不但有利於台灣新生代跳出既有的統獨窠臼,也有利於兩岸僵局的和平解決。

2008-12-28

走出政府無能的發展困局

兩岸直航終於啟程,兩岸總算邁出經貿正常化的第一步,但回顧兩岸直航的歷史進程,卻不禁令人感慨時不我予:台灣不只在亞太經濟的地位日趨下滑,原本是中國有求於台灣的兩岸三通,如今彷彿逆轉成台灣有求於中國的萬靈丹。

 主客易位,不禁令人想起中國經濟起飛初期,不但願意無條件三通,甚至還願意把海南委託台灣經營,即使到了李登輝時代,三通仍是唾手可得。但我們卻一再錯估形勢,因為價值或利益衝突而難以決斷,放任籌碼不斷流失,直到經濟發展陷於被動,直到台灣在亞太經濟愈來愈邊緣化,才被迫正視現實乞求三通。

 遺憾的是,這種扼殺發展機遇的政府無能,十幾年來並不只限於三通。民主化所啟動的多元價值和利益衝突,往往導致台灣民選政府陷入決策癱瘓,不但難以展開經濟布局,還常被迫做出不利整體發展的決定。

 台灣需要吸引世界級投資,但回顧歷史,卻因為民選政府無能化解環保抗爭,導致彰化氣走了杜邦,台中氣走了拜耳,雲林大煉鋼廠至今仍停留在環評。

 全球觀光競爭迫在眉睫,但回顧歷史,卻因民選政府無能化解政治衝突,導致台中月眉世界因地方派系作梗,留不住華納集團,讓香港迪士尼後來居上躍為亞洲勝地;台中市也因市議會杯葛,留不住古根漢,讓上海後來居上接收亞洲分館;澎湖也因為博弈立法遲不通過,留不住威尼斯集團,讓澳門金沙後來居上躍為世界賭城。

 民選政府無能化解紛爭,不願正視問題核心,經濟布局往往淪為紙上談兵,甚至還常造成政經扭曲。例如空有「亞太營運中心」口號,卻不願正視三通,高雄港的世界排名當然只會繼續下滑。另如空有「二次金改」口號,卻不願正視金融國際化,金控兼併當然只會衍生出對外無力競爭、對內全力剝削的金融怪獸。

 有人把決策延宕或政治僵局誤解為民選政府的必要代價,問題是台灣周邊的民主國家,並不像我們的民選政府這樣無能。以南韓為例,民主化比台灣還早,但近年政府主導的經濟崛起,卻遙遙領先台灣。舉凡自創技術的半導體和面板、自創品牌的手機、傳統產業的造船鋼鐵汽車、文化產業的線上遊戲和韓流、乃至首爾的整體環境改造,不管是技術研發、全球行銷、城市躍升,政府的規劃力和執行力,都讓台灣難望項背。

 更何況,我們還要面對飛躍崛起的龐然中國,更要面對香港新加坡的人才競爭,我們的經濟菁英正因為長年難解的政府無能不斷流失,因為政府無法創造向上提升的環境不斷出走。可悲的是,民主化後的台灣,政府的整合能力正在不斷惡化,我們愈來愈看不到又專業又果決的尹仲容和李國鼎,反而愈來愈常看到又作秀又做官的政治達人。

 六十年前,新儒家大師唐君毅曾感嘆「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泣訴戰爭動亂引起民族離散。六十年後,民主和平台灣,竟也面臨人才菁英花果飄零,起因竟是政府無能導致的無所適從。

 政府無能,是不分藍綠的歷史共業。十幾年的政府無能,導致台灣淪為亞洲四小龍榜尾,是台灣民主化的最大敗筆。兩岸三通的啟程,至少象徵著告別扭曲歷史的開端。展望未來,我們要走出政府無能的歷史怪圈,要正視現實,勇敢解決問題,才能遏止人才飄零,挽救台灣的前途。

兩岸冒進與台灣主體的返照

最近可說是兩岸突飛猛進的兩周。先是十二月十五日開放大三通,然後是二十一日國共經貿論壇登場,最後是二十三日團團圓圓大熊貓抵台。兩岸友好交流動作頻傳,也連帶影響了國共高層的政治語彙,「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等用詞再次回到兩岸主流論述之中。

耐人尋味的是,幾乎與此同時,馬英九總統卻三度出手,不斷強調台灣主體意識。首先是透過駐外單位,連續在德國和泰國媒體刊登總統專文,呼籲中國認真考慮撤除對台飛彈部署;然後是任命本土派競選幕僚蘇俊賓接替史亞平,出任新聞局長及行政院發言人;最後是總統賀年卡以橫躺古代台灣作為主構圖,儘管該圖早已成為前教育部長杜正勝飽受泛藍抨擊的本土化標誌。

兩相對照,兩岸經貿文化互動充滿熱鬧冒進,強調兩岸迅速整合;兩岸政治軍事互動卻充滿含蓄僵持,強調兩岸分裂現實。政黨和民間交流,逐漸突顯中華民族意識;政府和國際定位,仍然強調台灣主體意識。

何以馬總統要在兩岸經貿最熱的顛峰,突然拋出政治的反高潮?為何要在「中華民族」重返主流論述的當口,突然警醒台灣主體意識?為何要在國民黨榮譽主席和現任主席爭相帶領兩岸冒進的時刻,突然踩下敵我界線的剎車?

畢竟在馬總統就職七個多月來,儘管兩岸經貿邁向正常化,卻是在淡化主權和壓抑民主的兩種低調下進行,尤其是迴避六四紀念、淡化毒奶衝突、婉拒達賴訪台、警察濫權鎮壓、不計身分接見陳雲林等最令人詬病,也難怪民進黨會以「弱化主權、傷害民主、經貿不設防」加以抨擊。

問題是,馬總統的就職演說,是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一方面強調經貿鬆綁與和平協商,另一方面也強調台灣是「全球華人寄以厚望的政治民主實驗」,主張「台灣要安全、要繁榮、更要尊嚴!唯有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兩岸關係才能夠向前發展」。甚至在就職演說結尾,馬還呼籲「秉持『台灣精神』,堅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則」,最後帶領民眾高呼的口號,不只「中華民國萬歲」,還有「台灣民主萬歲」!

就此而言,馬總統最近的轉向出手,很可能是意識到兩岸政策的明顯失衡,不但有違就職演說的均衡承諾,還將有害台灣利益的整體追求。畢竟兩岸大小懸殊,如果台灣不標舉主權和民主,不但在未來的兩岸談判中將毫無籌碼可言,更將在華人圈和國際社會中喪失最根本的存在價值。

原本馬總統以為,只要將最能象徵主權的陸委會、外交部、國防部主官都由台籍人士擔任,即可自然突顯台灣主體意識,幻想藉此安撫本土反彈。事後證明,這種想法顯然過於天真,人民對新政府的評價,主要在於施政和態度,並非人事的族群組合,更何況這些台籍政要的能力操守普遍遭到質疑。

更重要的是,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邊。明年二月的二度江陳會後,五月台灣能否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兩岸即將面臨攤牌。如果屆時中國對台飛彈紋風不動,台灣仍被拒在國際組織門外,馬政府的兩岸策略,恐將面臨另一波嚴峻的挑戰。

2008-11-30

三通政策:民進黨的戰略錯誤

 再過兩周,兩岸三通即將啟程。面對這個空前的兩岸變局,原本支持三通的民進黨卻昨是今非,否定了自己原本的開放立場,同時也把自己推向保護主義,對隨之而來的兩岸經貿鬆綁改採反對態度。  

歷史將會證明,這是民進黨建黨以來最大的戰略錯誤。原本民進黨可以不把兩岸開放當作對立議題,可以另闢戰場和國民黨競爭,如今卻把對自己最不利的兩岸經貿議題當作主要戰場,等於是選擇了慢性自殺的道路。

 以美國民主黨為例,也曾激烈反對共和黨主導的美墨自由貿易協定,理由是會淘空美國經濟,造成就業機會流向墨西哥。但結果恰恰相反,不但鄰近墨西哥的美國各州並未增加失業,還因為美墨市場配置合理化而增加所得。民主黨錯誤的經貿判斷,導致德州和佛羅里達州從此更加淪為共和黨的鐵票區。

 就相對比例來說,墨西哥對美國市場的影響很小,尚且對鄰近各州產生選票衝擊,中國大陸對台灣市場的影響如此巨大,民進黨卻政治上綱站到兩岸開放的對立面,豈能抵擋將如海嘯而來的兩岸經貿衝擊?

 以海運直航為例,從高雄港到嘉義布袋、到雲林麥寮、到台中港和台北港,都是兩岸直航的經貿重鎮,民進黨既然反對直航,縣市長候選人豈不被迫和黨中央唱反調?由此衍生的政治尷尬和政策矛盾,必將成為國民黨的攻擊焦點。

 另如空運直航,目前來往兩岸民眾加上延伸家庭人數,已經超過台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直航後的兩岸一日生活圈,更將遠及北京重慶,兩岸民眾的互動廣度深度,勢將邁向新一階段。試想:當大家習慣一日往返兩岸時,民進黨減少乃至停止直飛的主張,如何可能不引起反彈?  

更直接的衝擊,是陸客來台和農產品輸中。台南市長許添財為了呼籲陸客到台南,不得不公開為張銘清事件道歉;雲林縣長蘇治芬為了推銷雲林農產赴中宣傳;高雄市長陳菊為了招攬陸客赴中參加旅遊展,都突顯出民進黨縣市長在政治和經濟之間的尷尬折衝。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擴大,面對黨中央的保護主義和獨派選民的激烈抗爭,民進黨縣市長的尷尬只會有增無減。

 更廣泛的影響,是台灣民眾逐漸習慣把中國大陸納入事業發展布局的版圖後,所導致的生活思維的改變。從台北到上海北京,從高雄台中到廈門廣東,將有如台北到高雄般的自然,由此所衍生發展出來的兩岸生活圈,將逐漸從經濟貫穿到文化和私人領域,最終將塑造出混合台灣和大陸思想的新台灣人。

 可預期的是,如果民進黨始終堅持與中國保持距離,這些迅速繁衍壯大的新台灣人,就會和大陸配偶的無從選擇一樣,多數將成為國民黨的支持者。民進黨戰略錯誤的負面效應,將從這個分界點上進入新一階段。

 新階段困境的發展背景,是含有大陸成分的台灣經濟,已經成為台灣主流;融合大陸思想的新台灣人,在兩岸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也愈來愈成為台灣主流。經濟和文化上的雙重霸權,加上國民黨執政,將使民進黨對台灣下一代的影響力愈來愈邊緣化。

 這種結局並非必然,民進黨的現狀台獨主張,未必要和反對兩岸開放或台灣保護主義結合,導致民進黨和台灣經濟主流或新台灣人為敵。事實上,即便是中國台商,也未必主張兩岸統一,畢竟在兩岸經貿交流和思想磨合過程中,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始終是所有台灣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最大籌碼。關鍵在如何運用主權籌碼,如何提出明智的兩岸策略,才能確保台灣的最大利益。
 民進黨為凸顯有別於國民黨,竟昨是今非反對三通,不但低估兩岸經貿整合力量,也把自己逼上死胡同,使台獨更加政治化,使民進黨疏離於即將崛起的經濟主流之外。這種戰略錯誤,歷史必將回報可怕的代價。

2008-11-03

民進黨需要成熟的兩岸策略

江陳會將從三日起展開, 儘管只談經濟議題, 民進黨仍上綱到政治抗爭, 將連續三天發動群眾靜坐守夜抗議。

民進黨反對陳雲林來台, 認為兩會會談是「以經濟利益交換主權」,要求所有兩岸協議須經立院同意,兩會協商必須依循國際協商慣例,陳雲林在台期間不得從事政治行為,並要求馬英九總統向陳雲林表示中國政府應就對台武力威脅、外交打壓、經濟封鎖、毒奶粉事件等向台灣人民道歉,承諾廢除對台飛彈部署。

不管是訴求或行動,都未經深思熟慮。首先是兩岸協議的落實執行,原本就要經過國內法的制定才能規範細節,立法院本來就未被排除在外。其次是要求兩岸協商都要比照國際慣例,這是否意味著民進黨反對九三年辜汪會談的協商形式?或者根本否定兩會存在的特殊必要性?果真如此,何以民進黨執政八年,卻始終不曾廢除海基會和陸委會,直接改由外交部統籌兩岸事務?

再次,陳雲林來台至少有上千媒體人員公開隨行監督,如何可能有秘密行程?而且此次兩岸會談的四大主題(空海運直航、直接通郵、食品衛生),都和政治無關,很多甚至是民進黨執政期間的兩岸訴求,何以在執政前後就立場相反?其中直航部分,甚至是蔡主席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的規劃延續,何以蔡主委時代可以,蔡主席時代就不可以?

九三年四月的辜汪會談,民進黨主席曾率領十多名公職赴新加坡抗議,表達反對國共片面和談的立場。當時是鄧小平南巡後一年,中國剛從八九年民運鎮壓的國際反制中復甦,國民黨本土化也剛啟動,民進黨不管是代表台灣向國際社會發聲,或是代表台灣人民向民主逆流嗆聲,都有高度正當性。十五年後的今天,國內外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不但中國已經躍為全球經濟新強權,國民黨也早已本土化,兩岸經貿正常化已經成為台灣無法迴避的課題。遺憾的是,民進黨的訴求卻還停留在十五年前。

面對中國打壓,民進黨確有理由繼續向中國嗆聲,但這些抗議充其量只能凸顯統獨立場,並無助於解決台灣經濟或兩岸困境。面對崛起的經濟中國,台灣不可能只有政治抗議,卻對兩岸各種不正常的困局提不出解決方案。如果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始終只能政治抗議,卻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不但將坐實了國民黨執政才能開展兩岸會談的刻板印象,也將使民進黨淪落到只能扮演兩岸黑臉的次要政黨地位。

民進黨面對兩岸關係的尷尬處境,類似日本社會黨面對美日關係的尷尬處境。日本社會黨堅持廢除美日安保,主張日本中立化,理想確實令人動容,但由於脫離國際現實太遠,根本難有實踐空間,加上美日關係愈來愈成為日本生存發展的主軸,久而久之,日本社會黨自然每況愈下,終於淪為永遠的反對黨。

同樣,隨著經濟議題愈來愈成為國際主流,兩岸關係也愈來愈成為台灣生存發展的主軸,但民進黨儘管已經執政八年,至今仍然停留在十五年前的反對黨論述,久而久之,只會讓人民愈來愈認定國民兩黨扮演兩岸黑白臉是恰得其份,導致民進黨淪為永遠的反對黨。

要力挽狂瀾,民進黨需要智慧和魄力。重點是不能只有政治抗議,也要提出相對的兩岸經濟主張,並對具體的兩岸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才能讓人民信服民進黨取而代之的執政能力。

2008-07-19

單方鬆綁, 將是短多長空! -- 馬英九不要高估中國, 錯估美國!

馬英九總統上任已經兩個月,儘管面對全球通膨、台灣股災和民調急跌,他對兩岸政績卻頗自豪,對於兩岸前景也十分樂觀。兩個月內,他已經擴大周末包機直航、實現陸客觀光、解除百分之四十投資上限,未來包括中資投資不動產及政府工程、金融業登陸、台資投資中港股、放寬人才來台等等,兩岸擴大經貿互惠,隱然已經成為「馬上好」的最大明牌。

問題是,兩岸鬆綁是否都如馬英九的樂觀預期?國民黨是否太高估中國的配合意願?太低估台灣的內部反挫?太錯估美日的樂見其成?七月上旬在杭州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所透露出來的保守訊息,恐怕會給馬英九潑些冷水。


兩岸關係研討會是海研中心主辦的年度大會,共有海內外各界代表百餘人參加,由於時值馬英九總統剛就職不久,加上新任國台辦主任王毅也蒞臨加持,因此格外引人矚目。研討會主題,也刻意凸顯國共和解的新契機,從過去充滿戰鬥氣燄的「反獨促統」,轉向充滿樂觀期待的「兩岸和平發展」,可見北京當局在主觀的大戰略上,也想對馬英九釋出善意。

弔詭的是,隨著研討會的進行,卻發現與會發言的分歧愈來愈大,對兩岸前景的樂觀也逐漸轉向保守,甚至對馬英九能否促統表示悲觀。最明顯的反彈,是兩岸統派公開對馬英九表達不滿,不約而同認為馬背離了連戰路線,為了競選連任倒向李登輝,大量晉用獨派。台灣教授張麟徵甚至還在大會報告時,呼籲大家對馬英九「高度監督」,避免他變成「陳水扁第二」!放言聲討,竟在大會引起熱烈掌聲。

在兩岸學界頗具聲望、汪道涵的首席幕僚章念馳,更表達出「充滿樂觀期待、卻又不敢過度期待」的矛盾心情。作為浪漫的知識份子,他對國民黨重新執政感到歡欣,認為兩岸總算「從戰爭邊緣拉回」,回到「正確的歷史道路」,但作為現實的兩岸專家,他又不得不面對台灣島內的政黨競爭,以及美日兩國不可能輕易放手的台海現實。他坦陳儘管對此生能否看到統一仍然抱持希望,但愈來愈感到難有作為,不知道如何開始。

事實上,不但兩岸政治議題無從下手,即使是表面上看來低敏感度的兩岸經濟議題,中國也未輕易讓步。國民黨勝選之後的兩岸關係,固然充滿了國共和解的樂觀情緒,但如何把和解氛圍轉為兩岸信任,進而逐步落實為互有讓步的兩岸雙贏架構,顯然需要步步為營的配套布局。不幸的是,馬英九的急於求成,卻經常讓台灣陷入「熱臉迎人,但吃虧總在台灣」的尷尬結果。

以兩岸直航為例,與會的台灣航運界代表,無不想爭取貨運直航和第五航權(延遠權)這兩項對台灣最有利的項目,但中國唯恐傷及本國利益,根本不願意回應台灣要求。然而,馬英九竟在就職後不久,即未經兩岸協商、輕率拋出七月四日必將直航的支票,結果江丙坤迫於兌現支票的時間壓力,幾乎不敢在首度復談的江陳會上有所要求。江除了懇求中國配合馬英九的直航時間表外,對於貨運直航、截彎取直、第五航權等對我有利的議題,不但不敢據理力爭,也毫無談判籌碼可言。

類似未經整體布局、只有單方放手鬆綁的做法,並不只限於兩岸直航。另如開放證券業登陸、開放台資購買中港股、以及未來即將開放銀行設分行,也只有台灣放手,並未要求中國給予比照美日港等地的同等待遇。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高科技產業,單方鬆綁並不足以改善台灣廠商在中國的發展困境。台灣電電公會副總幹事羅懷家即在大會上,詳述電子產業在中國發展的層層障礙,指出中國政府仍以大陸公司的利益為先,並未給予台商本國待遇,也未將兩岸的高科技合作列為發展戰略。

馬英九單方鬆綁的大陸熱,即使可以引發短期利多,但隨著中國本土公司的崛起,以及中國對本土公司的強勢偏袒,日趨開放的兩岸經貿,只會使台商愈來愈面臨中國化的壓力。只會單方開放、卻無能為台商爭取同等待遇的結果,將使台灣陷入中國的磁吸效應,使台商被迫轉為中國公司,對台灣將是短多長空。

馬英九的熱臉迎中,已經引起美國側目。國務卿賴斯酸溜溜的評論,堪稱典型代表。她說:「美國雖然鼓勵兩岸關係,但也須提醒,美國和台灣也有關係。台灣安全的槓桿與支柱主要是美國,台美之間是一條獨立自主的軸線。」最近傳出美國將暫時凍結對台軍售,對台灣更是一大警訊。

章念馳的浪漫中國情懷,終究並未淹沒他正視兩岸現實的理智。身為台灣領導人的馬英九,如果只會在政治上清醒,懂得顧及獨派的感受,更要切記在經濟上不能過度浪漫,誤以為只要單方鬆綁就能帶來兩岸長多。兩岸經貿的現實利刃,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讓馬英九感受到痛,關鍵是要在受傷之前及早布局,否則一旦引發台灣經濟病痛,後悔恐怕已經莫及。

2008-04-21

換人當家,「舊酒」也能放「新香」!

國民黨公佈第一波內閣名單,表面上看,確實如民進黨所說的「新瓶裝舊酒」,但深入分析,民進黨的觀點恐怕太形式主義,不但可能誤導自己,也沒掌握要害。

第一波組閣名單,包括院長劉兆玄、副院長邱正雄、秘書長薛香川、經濟部長尹啟銘、交通部長毛治國、法務部長王清峰、衛生署長林芳郁等人,加上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都是兼具聲望和專業人,其中不少都是舊閣員(如劉兆玄、邱正雄、薛香川、尹啟銘、毛治國、江丙坤),當時表現未如預期,恐怕和李登輝主政的黑金環境大有關係。如今換上和黑金最無關的馬英九和劉兆玄主政,儘管形式上是同一群人,但做起事來可能大不相同。

表面上是「新瓶裝舊酒」,但只要換人當家,「舊酒」也能放「新香」。舉例來說,邱正雄被批「擔任財政部長期間,逾放款有史以來最嚴重」,但我們要問,當時這些最嚴重的逾放款,有多少是上面交辦的?換句話說,邱正雄或許可被批為「不夠膽量犯上」、「太過憨厚愚忠」,但絕非當時的「黑金集團」成員。以他的專業,加上卸任後專任企業界的優良評價,如果主政環境改變,表現將大不相同。

比較接近真實的是,這些閣員都是屬於國民黨內比較正派的,兼具清廉和專業。儘管很多是舊人,但在一切失序、必須立刻上手、沒有蜜月期的關鍵時刻,坦白說,這些人已經是「九萬兆」能夠做出的最明智選擇!

2008-04-20

民進黨的邊緣化不只國內,還有國際!

民進黨反對親中,也反對親中派,但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加上台股加持,兩岸復和和兩岸交流,必將成為台灣主流。再加上國共勢將簽署兩岸協議,民進黨想要不理會中國或兩岸也難。

想當然的是,民進黨至少要「拉美打中」,在國際結盟上才有勝算,問題是美國主流派的想法恐怕和國民黨還比較接近,民進黨親美派只瞭解美國國會右派,和國務院系統(更不要說美國總統)相距甚遠。換句話說,經過陳水扁和游錫坤共同主導的激進化之後,民進黨不只在國內淪為少數,在國際社會上也已經邊緣化。

國民黨既已和「經濟全球化+兩岸穩定交流+維持現狀」的國際主流思潮接軌,一旦國共回歸九二共識,簽署兩岸協議,這些新簽署的兩岸協議必將成為國際認知的「新兩岸現狀」,屆時民進黨要如何反對呢?難道說,一旦民進黨恢復執政,就要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必須推翻「新兩岸現狀」、反對國共簽署的所有兩岸協議?

換句話說,民進黨激進化的結果,不只台灣多數選民不能接受,還和美中兩國主流派公然為敵,也和即將搭建的「新兩岸現狀」格格不入。

民進黨不只需要真正務實的知美派,也需要知中派。只會和美日右派打交道,結果是永遠只和國會勢力打交道,而且還可能被人家當作國際棋子玩在手中,用玩即丟卻無能掌握!

2008-04-18

小龍女拔劍,新時代開始!

小龍女蔡英文終於出馬參選民進黨主席了。
我可以想像她的無奈,也能瞭解家人的反對,但基於她對台灣的理念和執著,只能豁出去了。

民進黨出現女性黨主席,對台灣民主化也是里程碑。尤其這次總統大選,民進黨大量流失婦女票,輸220萬恐怕有高達150萬是婦女,更讓人期待小龍女扭轉民進黨形象。

這不禁使我想起日本社會黨也曾在低迷期間,出現女性黨主席,喊出「能讓人愛的社會黨」作為號召,選票也一度有所提升。不幸的是後繼無人,日本社會黨終究因為堅持反安保,始終脫離社會現實,也掌握不了日本經濟,最後還是被主流選民唾棄了。

小龍女當然不會只帶來女性的溫柔,她對道德操守的堅持,對經貿事務的熟悉,對國際兩岸的專業,都是民進黨長期欠缺的。就此而言,她更像英國首相柴契爾或德國總理Merkl,不只是溫柔女性,更是專業令人敬重的女政治家。

我不擔心她的能力,而是憂慮她能否應付政治俗務,以及黨內黑暗力量的牽絆。尤其是如何化解黨內路線之爭,如何脫出僵固派系的泥淖,如何因應黨內老舊勢力的挑戰,都將考驗她的剛毅意志和政治智慧。

小龍女終於出馬,這不但是民進黨的幸運,也是國民黨頭痛的開始。

2008-04-15

不能正視自己的醜惡,就不要指望選民正眼看你

連續兩次選舉大敗,關鍵是原本的支持者不太敢開口拉票,因為民進黨在這幾年來的形象日趨低落,已經很難讓人抬頭挺胸,更不要說理直氣壯了。

形象每況愈下,問題出在哪裡?四句話總結:
貪腐不清廉,粗魯沒修養,失格沒專業,選舉不治國。

首先是貪腐不清廉。從總統家人到總統親信,到內閣成員,到不分區立委,有多少人因為貪污起訴,但黨中央卻遲遲無法嚴正面對。民進黨以反黑金起家,如今失去了自己的靈魂,自己都站不住腳,怎能批判別人?

其次是粗魯沒修養。這次總統大選輸在婦女票,因為很多女性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就是舉止粗魯、言語粗暴,甚至還以此為草莽象徵,認為這才叫做基層語言,叫做接近基層。面對各種粗話風波或發言不當,黨中央總以個人行為視之,並未要求向社會致歉。更離譜的是,粗話人士不止民代,還包括教育部主秘和總統府秘書長,這如果在日本或美國,早就辭職下台。

然後是失格沒專業。政府官員嚴重失格,欠缺專業本事,卻因為政治正確或關係過人,坐擁高位厚祿。最明顯的是教育部長,除了台灣主體的政治正確之外,對教育體制毫無掌握,對教育改革也毫無方向。經濟部長何等重要,竟然可以任命從美國小鎮回國、與台灣經濟完全脫節的台僑。教育部主秘粗話連篇,自己講話都無法為人表率,憑什麼領導教育部?

最後是選舉不治國。執政八年,為什麼到了最後一年才搞黨產和入聯公投?改革黨產和台灣入聯,本來就是民進黨的基本主張,早該在2000年剛執政就要積極落實,為什麼要等到大選前夕,才要和選舉搞在一起?類似的選舉掛帥,實在太多太頻繁了,這種光說不練,只到選舉才有大動作的執政風格,最讓深綠選民痛心寒心。

不能面對自己的亂搞,不能面對自己的醜惡,卻把敗選原因推到排藍民調或人頭黨員,甚至還歸因到台獨路線,恐怕並未瞭解素樸選民最直接了當的心聲。畢竟對選民來說,不支持民進黨的原因實在太簡單了──

貪污腐敗的人、舉止粗魯的人、失格離譜的人、選舉作秀的人,請先掃出民進黨吧。

如果民進黨不能正視自己的醜惡形象,就不要指望選民會正眼看你。

2008-03-24

中國評論專訪: 民進黨要趕快重拾民心

專訪郭正亮:民進黨要趕快重拾民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5 01:53:14

中評社台北3月25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

民進黨接連在“立委”與“總統”選舉慘敗,黨內改革聲浪四起,現任“體委會副主委”、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認為,淪為在野黨的民進黨當前要務是,重新整合黨的組織,以及強化政策論述能力。民進黨現今並沒有路線爭議或轉型問題,而是淪為在野黨後該如何重拾人心,以政策論述取勝,並與國民黨競爭。

  郭正亮是台大社會系碩士、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大學時代即參與民主運動,曾任學運刊物《南方》雜誌總編輯,著有《民進黨轉型之痛》一書。他並曾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政策會執行長。

  郭正亮分析,國民黨與馬英九都主張較為開放的兩岸政策,但在全球通貨膨脹及自由化的壓力下,兩岸開放性政策勢必產生許多負面效應;例如,貧富差距擴大、環保惡化、黑心食品、人蛇集團等管理失當問題會加速社會問題的嚴重性。

  郭正亮認為,這些都是民進黨可以經營且關注的議題,民進黨未來應朝向歐洲的社會民主黨方向走,或者類似美國民主黨、英國工黨的角色,前提是民進黨必須提出比國民黨更好、更可行的政策。

  他分析,民進黨正處於“總統”大選後的療傷止痛期,現今可能無法思及這些較為深層的命題,不過在五月份選出新任黨主席之後,黨內必須展開政策大辯論,也必須進行黨的組織改造。他奉勸黨內同志,應趁黨領導權還在看守的過渡時期回去多讀點書,仔細思考民進黨未來該往哪個方向走。

  他認為,黨內大辯論應該會等到黨主席改選後再進行,屆時新任主席會就黨的組織、辯論及改造議題進行討論。針對深綠支持群要求民進黨實踐“正常國家決議文”,否則不排除退出民進黨一事,郭正亮認為,目前民進黨沒有路線或轉型的問題,有關路線的“台灣獨立”運動實質化、務實化及更改“國號”等問題早已處理完成,沒有必要再討論。他說,民進黨是一個政黨,不是從事政治運動,政黨考慮的問題比較複雜。

  最近被點名的新任黨主席熱門人選包括蘇貞昌、游錫堃、葉菊蘭、李應元等。郭正亮認為,新任主席應該具備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的能量、全台性知名度、能夠扛起輔選明年縣市長重責大任的人。但他不願點名哪位民進黨檯面上政治人物具備這些特質。民進黨已決定,黨主席選舉於5月25日舉行。

  至於,謝長廷辭去黨主席之後的代理人選,他認為,代理主席只是過渡性質,不宜有強勢作為,“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是適當的人選。郭正亮表示,民進黨在“總統”大選慘輸,黨內確有世代交替聲浪,但是目前學運世代似乎還不盡成熟,不太可能一下子由學運世代(青壯派)接班,也接不起來,美麗島律師世代仍居重要角色。

  另外,有關黨內菁英未來動向問題,郭正亮認為,長昌總部執行總幹事李應元及“行政院秘書長”陳景峻形象都不錯都是參選台北縣長的熱門人選,“內政部長”李逸洋、“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卓榮泰等都可投入明年縣市長選舉。而任期屆滿二屆的台南市長許添財與台南市“立委”賴清德對調,高雄縣長楊秋與與“立委”陳啟昱對調,互換參選縣市長及“立委”都是可能的發展方向。

2008-03-22

直航談判,比想像中艱難

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再有主權爭議,
只要兩岸回歸九二共識,直航指日可待。
這種看法,恐怕低估了兩岸在航權談判上的利益分歧。

兩岸直航談判,涉及八種航權談判:

  第一航權:領空飛越權。
一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不降落而飛越他國或地區領土的權利。例如:北京—紐約,中途飛越日本領空,那就要和日本簽訂領空飛越權,否則只能繞道飛行。

  第二航權:技術降落權。
一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飛至另一國或地區途中,為非營運理由而降落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權利,諸如維修、加油。例如:上海—芝加哥,由飛機機型的原因,不能直接飛抵,中間需要在安克雷奇加油,但不允許在安克雷奇上下旅客和貨物。

  第三航權:目的地下客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自其登記國或地區載運客貨至另一國或地區的權利。例如:北京—東京,日本允許中國民航承運的旅客在東京進港。

  第四航權:目的地上客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自另一國地區載運客貨返回其登記國或地區的權利。例如:北京—東京,日本允許旅客搭乘中國民航的航班出境,否則中國民航只能空載返回。

  第五航權:中間點權或延遠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其登記國或地區以外的兩國或地區間載運客貨,但其班機的起點與終點必須為其登記國或地區。也就是說,第五航權是要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進行談判的。以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貨機為例,它執飛新加坡經我國廈門、南京到美國芝加哥的航線,並在廈門、南京擁有裝卸國際貨物的權利。

  第六航權:橋樑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境外兩國或地區間載運客貨且中經其登記國或地區(此為第三及第四自由的結合)的權利。例如:倫敦—北京—漢城,國航將源自英國的旅客運經北京後再運到韓國。

  第七航權:完全第三國運輸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完全在其本國或地區領域以外經營獨立的航線,在境外兩國或地區間載運客貨的權利。例如:倫敦—巴黎,由漢莎航空公司承運。

  第八航權:國內運輸權。
某國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他國或地區領域內兩地間載運客貨的權利(境內經營權)。例如:北京—成都,由日本航空公司承運。

其中最大爭議,在於第五和第七航權之爭,都涉及兩岸航空公司的利益之爭。
第五航權-延遠權,涉及台灣班機是否可以經中國大陸飛向第三國。
第七航權-第三國運輸權,涉及國際航空公司能否經營兩岸航線。

據了解,兩岸航空公司早已接觸溝通多次,
中國並不願把兩岸航線國際化,不打算開放第七航權,
同時也不願讓台灣航空公司分享飛往第三國的延遠利益。
這些利益分歧,能否在兩岸更大的政治考量下開放,
還考驗著馬英九的能耐。

2008-03-21

台灣最大賭盤: 400萬股民的押寶

明天就要投票, 警察到處都在取締選舉賭盤,
其實最大的選舉賭盤, 就是這兩天的400萬股民,
警察即使知道有人藉此操作選舉, 也無可奈何.

股市押寶力量異常雄厚, 0321最後30分鐘買盤大漲100點,
昨天0320國泰金總共買進 12萬張漲停收場,
外資買進不到 3萬張, 其他都是本土法人和散戶,
這些股民既已被鼓動進場, 很可能為了獲利改變投票.

馬陣營顯然也深諳股市賭盤,
非凡電視每天開盤第一個小時,
幾乎都是馬的競選廣告,
分析師也大多一面倒向藍營,
不只非凡電視+非凡週刊如此,
萬寶投顧+萬寶週刊+華山論劍更是明顯。

相較於2000+2004兩次大選,
2008選舉賭盤可能影響更大,
主因是經濟不景氣,
導致更多選民更在乎股票收益,
這不禁使我想起學界有關義大利Palermo的賄選研究,
當經濟愈不景氣時,短期的經濟誘因更容易影響投票。

2008-03-20

台灣像政治火山, 媒體卻火上加油

媒體一面倒助選, 擺明絕對不公正,
大家都假公濟私, 大家都來亂搞,
真是台灣奇蹟.

民視收視率最高的連續劇<愛>, 演員對白出現 "幸福台灣",
卻辯稱這不算置入性行銷.
泛藍媒體吹捧周美菁掃街, 諂媚說成 "美菁旋風",
對照游芳枝新聞, 卻只強調有人嗆聲.
莊國榮+江霞的一時失言,
泛藍報紙用一整版痛批, 泛藍節目連續扣應三四天,
又從兩人推論到泛綠 "沒有教養",
也不想想泛藍有多少潑婦莽夫.

也難怪每逢總統大選, 選民都罹患躁鬱症,
台灣就像政治火山, 媒體又愛火上加油,
哪天火燒到媒體人, 也算是現世報!

連資本市場都參與大選

2008總統大選選到尾聲,
連原本最保守謹慎的資本市場也參一腳了.
0319全球股市都大跌, 0320台灣卻逆勢大漲,
而且都漲在國內資產股, 明顯下注馬英九必勝.

對比之下, 0319台股開高走低,
幾乎每支都漲, 卻只有中視重挫4%,
為了挽回頹勢, 泛藍資本0320就大出手了.

選舉選到連資本市場都逆勢操盤,
就可以知道台灣距離正常的民主國家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