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席次或得票率來看,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只是小輸,但深究選情,卻是馬英九的空前重挫:馬最用力的呂國華落選、馬最認同的吳威志慘敗、馬最討厭的傅焜萁大勝。全台候選人幾乎無人以馬為號召,馬不但魅力盡失,欽定候選人也全軍覆沒。
但馬並不承認「敗選」,更不承認「執政失敗」,他依然自我感覺良好,並未看出領導危機。在選後聲明中,馬九次歸咎到「大環境影響」,認為選舉頓挫只因為經濟低迷。
問題是,即使今年第一季經濟跌到谷底,馬支持度仍能過半,反而在逐漸回春的第四季,馬政府民調卻跌到低點。敗選關鍵,顯然不在經濟低迷,而在人民對政府感受日益惡化,尤其對執政不力和領導無能痛感憤怒失望。
馬政府威信墜落,主要發生在最近四個月內。從八八救災不力、到美牛進口風暴、到揚言調漲健保、到稅費物價齊漲、到隨扈維安過當,政府決策自以為是,官僚遠離民間疾苦,政策方向莫衷一是,政府承諾隨時跳票,久而久之,不但讓人民痛感生計難熬,更痛感政府無能透頂。
執政一年半,馬政府主要政績是兩岸開放,但政府只顧成長不顧分配,不管是開放三通或擴大中國採購,受惠對象多限於台商,陸客來台成效不彰,人民並無感受。反倒是中資來台啟動房地產飛漲,貧富懸殊迅速惡化,造成更多民怨。
馬政府只顧台商利益的兩岸開放,已經愈來愈等同於「兩岸資本聯手、不顧中小企業、不顧中下階層、不顧中南部」的代名詞。這次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在農業和傳統產業地區倍感艱辛,實已反映出當地人民對ECFA將導致更多失業和產業衝擊的憂心。
馬政府反駁,早已承諾ECFA不會開放大陸勞工和農產,問題是馬政府連美牛都擋不住,面對更刁鑽的中國談判對手,馬政府既有求於人,豈有可能毫不讓步?至於產業衝擊和失業,馬政府過度樂觀預估,也與人民感受相差很遠。
執政不力導致人民不滿,領導無能導致信任危機,加上生活改善遲不見效,政府承諾遠離現實,中資來台令人恐慌,政策一面倒向台商,各種民怨匯聚爆發,終於造成國民黨縣市長選舉的空前失利。
反觀民進黨,得票率回升到四成五基本盤,已經成功拋除扁案包袱。由於在農業和傳產縣市大有斬獲,民進黨面對陳雲林二次訪台和明年第一季ECFA談判,必將訴諸更強大的全國反制。結合明年五大都會選舉,反制ECFA將不再只是統獨之爭,更將結合受損產業和中下階層,愈來愈凸顯分配議題和階級鬥爭。
光芒盡失的馬英九,敗選只是危機的開始。過去馬可以靠民調光芒和媒體袒護掩蓋領導問題,未來已經毫無遮掩,必須親自面對赤裸硬仗。不管是府院黨決策常有落差,或是周邊親信能力不夠,或是欽定人選不足成事,所有矛頭都會毫不留情,直接指向馬英九本人。
更嚴峻的是,民進黨在恢復自信後,也將趁勝追擊,擴大批評馬政府一面倒向中國和只顧台商利益。未來馬政府對中國的過當禮讓,勢將引來更大抨擊;馬政府對分配議題的忽視低估,也將引來更大抗爭。
馬英九光芒盡失,好比褪去國王新衣。突然之間,人民不只知道國王裸體,同時也公開指責國王裸體。媒體再友好,也不能再為國王包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