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政府亂無章法,已經惡化到不可思議地步。原可公評的三大改革,包括挽救健保、廢除死刑、公務員考績從嚴,竟然相繼搞成政府內鬨、部長請辭、社會對立、民眾反彈。政府領導無能,不敵民粹當道,不但導致好事變壞事,好人變壞人,更糟的是有心改革的好官,還可能先被反淘汰出局。
三大改革相繼走調,一方面突顯政府內部溝通混亂,一方面也突顯專業不敵民粹。院長是否喊卡,幾乎取決於哪邊聲音大:衛生署長必須辭職示威,才能逼迫閣揆正視健保現實;法務部長高調廢死,自以為呼應總統,卻惹惱民意反彈被迫下台;銓敘部長勇敢挑戰公務員特權,輿論一片叫好,高層卻憂心選舉衝擊,又陷入敷衍喊卡。
奇怪的是,成天標舉「庶民經濟」的吳揆,卻只對健保漲價、廢死反彈、公務員跑票等民粹抗議特別敏感,但對更多人憂心的兩岸議題卻頗為遲鈍。例如三月四日,國貿局突然開放中國血漿來台,被立委痛批是更危險的美牛翻版。事先不知情的衛生署,竟召開記者會表示中國既非狂牛疫區,當然可以進口血漿,而且還保證只做試劑,不會注射人體。
問題是,反對中國血漿進口,與狂牛並不相干,而是不信任中國品管。難道衛生署忘了三鹿奶粉教訓?這些毒奶何嘗不也通過中國政府檢驗?更何況血漿影響比奶粉更全面,衛生署豈可忘記河南愛滋村的輸血感染災難?又如何保證不會有醫療業者濫用中國血漿?放眼全球先進國家,有哪一國如此放任進口?
美牛事件導致劉揆下台,想必吳揆銘記在心,但他對進口中國血漿可能引發的更大風險,卻毫無警覺,即使在部會與立委交鋒之後,仍然不發一語。這難免令人懷疑民意不敵兩岸,為了避免引起兩岸不快,吳揆對於兩岸爭議項目盡量迴避不碰,原本敏感的庶民感受突然變得魯鈍不靈。這種對內「專業不敵民粹」、對外「民意不敵兩岸」的雙重標準,實在令人搖頭。
記得吳揆上任之初,還曾信誓旦旦表示,為了尊重民意,ECFA必須取得六成支持才可洽簽。如今不過半年多,仍有六成以上民眾不了解ECFA內容,馬政府卻一再揚言六月完成洽簽,吳揆對於自己的政治跳票也毫無解釋,又是「民意不敵兩岸」的另一證明。
專業不敵民粹,使好事變壞事,好人變壞人,好官難出頭,是馬英九「好人治國」的最大諷刺。民意不敵兩岸,使兩岸壓倒一切,民主失去討論,政策失去標準,更是馬英九「有利於台灣、有利於人民」的最大反證。
2010-03-21
專業不敵民粹,民意不敵兩岸
2010-03-07
首都對決的戰略價值
民進黨最強棒蘇貞昌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使年底五都選舉更具有全國指標意義,關鍵不在台北縣長是否易手,而在首都對決能否激出政黨輪替的新動能。
蘇轉向北市,固然凸顯挑戰國民黨的更大決心,但也引發民進黨坐三勝局可能生變的質疑,萬一台北縣市兩頭落空,蘇更可能背負綠營罵名。這種質疑其實頗有問題,不但高估台北縣的全國意義,也未正視首都對決的戰略價值。
從人口統計來看,北縣三百八十七萬固然遠高於北市二百六十萬,但不管是政治經濟或文化影響力,北縣都遠低於北市,尤其在攸關全國大選的主流民意塑造上,北縣幾乎毫無角色可言。
正因為北縣並無輻射影響力,北縣選情往往更受制於全國主流民意,並不因為當地執政即有特別優勢。例如二OO一年蘇貞昌連任台北縣長,得票五成一,小贏五萬票,但二OO四年陳水扁連任只得票四成七,北縣反而輸十三萬票。二OO五年扁政府貪腐已被揭發,儘管蘇以現任縣長全力輔選羅文嘉,卻只得票四成四,大輸十九萬票。二OO八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聲勢已因扁案跌到谷底,儘管蘇身為副總統參選人,謝蘇配北縣得票仍慘跌到三成九,大輸近五十萬票。
換言之,如果民進黨有心進取總統,就不能幻想地方民意可以加總累計成全國民意,因為在總統大選中,全國民意往往更受制於首都輿論,北台灣尤其如此。二OO六年九月,北市爆發紅衫軍百萬倒扁圍城,南台灣綠營原本不以為然,但在兩年後總統大選,這些首都輿論卻如星火燎原席捲全國,造成民進黨創黨以來的最大挫敗。
除了輿論劣勢之外,民進黨還要正視南北差距的不利現實。至今年元月,泛綠執政縣市(雲嘉南高屏加宜蘭)人口只有八百零六萬,但光是北台灣(北北基加桃竹苗)人口已高達一千零三十三萬;另以經濟產值比較,北台灣更高居全台灣七成以上。人口少數加上經濟劣勢,民進黨即使守穩南台灣,也難以撼動全局。展望總統大選,民進黨更必須正視搶攻全國輿論高地的挑戰。
由此切入,才能凸顯出蘇貞昌轉戰首都的戰略意義,畢竟坐守三席對民進黨而言,並無政黨輪替的戰略價值。更何況贏得北縣,並不足以對北台灣產生引導作用,更遑論輻射影響到全國動向。不管是北縣、大高雄或大台南,都不足以創造民意新主流,只有首都對決才能激出扭轉全局的能量。
台北市具有全國領導地位,是總統大選的戰略高地,也顯示在台灣三位民選總統的相同資歷。不管是李登輝、陳水扁或馬英九,都出身台北市長,這絕非歷史巧合。當選台北市長固然並不保證總統勝選,但不經首都選戰,要想建立全國領導人地位,不管對政黨或政治人物,恐怕都很難成功。